钜鹿会刊 网上投稿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站内搜索  
  族居地介绍 ->正文:中国湖南隆回魏家塅--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故乡        ★★★

 
 

 

中国湖南隆回魏家塅--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故乡 

【 作者:魏威  更新时间:2004-8-27 】

中国湖南隆回魏家塅

 

魏家塅位于中国湖南隆回县城北50余公里的一四周环山形似葫芦的盆地,它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有五个村, 群居10000多魏氏后裔;是我国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魏源故居和曾任清代陕甘、云贵、两江、闽浙总督兼充南洋大臣、盐政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魏光焘故居所在地。

魏家塅的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黄金。传说在石龙山的嶙峋石岩中,曾飞出过一只金鸭子,落入山脚下的深潭水中与一只浮在水面的金盆嬉戏,人一走近就潜入水中不见了。由此, 魏家塅又被取地名为“金潭”。

一.魏氏源流

相传,魏家塅魏氏始祖万一公于明朝永乐年自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今泰和县)鹅颈丘来湖南,先由江西吉安迁至长沙府善化(今长沙县和望城县)再迁至此。在元朝末年,反元起义军和元军在江西泰和一带大战,当地百姓开始大迁居。在战争中,元军见人便杀。一日,一元军头目见一妇女拖着几个孩子跟众人逃跑,便施恻隐之心叫妇人躲在一土丘像鹅颈的田中,他插标加以保护,果然乱军没有入田杀妇人,其他逃难见之也纷纷逃入田中躲难我们,魏家塅魏氏始祖万一公万二公兄弟就是躲入鹅颈土丘里活下来的,躲过一难。故魏家塅魏氏老族谱中在万一公条下有自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丘来湖南的记载

战争过后万一公兄弟十一人,一同向湖南逃跑,最先逃到善化县(即今天的长沙县和望城县)一带,住到明朝永乐年间一四O三至一四二四年,再从善化县迁移邵阳的魏家桥(后来魏姓人多了才叫此名),复从魏家桥向西迁移来至现在的魏家塅。还的上说,据湖南省文史馆员马少侨的考证,说万一公来魏家塅,是江西移民屯田戍守,是政府有计划迁移来的,这也很有可能因为永乐年间社会已基本安定,他们兄弟二人以补祸手艺为生,住在金潭河乐路中的一间小客栈里,这间小客栈,即现在的观音阁的地方,所以观音阁是我们魏家塅魏氏始祖万一公下诞发祥地。当时魏氏人口繁衍较快,而本地人有的迁住他处,有的测渐渐灭绝而魏家塅这个地方全为魏姓人占住,加以魏姓人到了清朝乾隆帝以后出了一些文臣武将玫绩显赫的人物,成为邵阳县的一个旺族当时有“门板大的魏字”的谚语。

魏家塅自始祖万一公至今,已有589年的历史,繁衍了26代世孙,三万多人口,有的又从魏家塅迁居到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桂林等地,1995年,已续修了四届族谱。

魏家塅原有班次

万文必再兴  宗祖添元朝  永大正邦达  纲纪守荣华

先人绵世德  积厚有馀光  诗典承庭训  芳名愈炽昌

新增班次

腾飞开泰景 宏图展山川   谦治强家国 英武卫神州

博硕耀龙榜 灵杰志中坚   明星昭寰宇 金水育俊贤

 

二.名人志士

魏家塅人文蔚起,历史悠久。乾隆戊午(1738年)到光绪已卯(1879年)的141年间,这里就出过文武进士3人,文武举人15人,拨贡9人,至于秀才廪生近70人,现在的大学生难以计数。著名人物有:清朝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誉称的魏源;我国新疆地区建省后的第一任布政使,第二任代理行政首长(巡抚)、历任云贵、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总理各国事物大臣的魏光焘;还有“墙内开花墙外香”、曾任万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的武林大师魏旭东,曾任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法家魏肇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声学家魏荣爵,国民党中将、解放军少将魏巍,致力国家统一的国民党将军魏鹤霄,解放后曾任市级领导人的魏先来、魏华政、魏惠生,解放军少将军医魏华旭以及留学美国的青年学子魏可成,等等。

三.自然风光

魏家塅是一个山青水秀、地灵人杰的地方。站在学堂湾村的魏姓公墓区金枧银槽环顾四周,坟堆遍布的小丘陵,酷似一位仰卧的巨人,头部右边的一个小山包,是这位巨人脱下的头盔,巨人四肢舒展,连胸乳、阴部都非常明显。

让人惊叹的是“巨人”前面那幅自然美景。

盆地正中,由北向南贯穿一条四时流淌、清澈见底、汇集了东、西山脚发源的数条小溪、蜿延曲折、似巨龙入海的金水河。站在“巨人”身上向南极目远眺,山峦重叠,一片葱茏,山峦云雾缭饶,似一幅水墨山水画,山天一色,深邃无边。东山印一山横天出世,将盆地南端紧紧封闭,“天空放下金板来,不放金潭水口开”,雄伟南峙的韩家寨,传说是四川峨眉山南飞入海的雄龙回首的地方,据传在明末清初,有个韩元帅在这里立营扎寨,至今山顶还有一简陋的用石头垒砌的“寨主公公”小庙,每逢天旱年头,山下人们要将山下至山顶的山路修筑一番,好让韩元帅到天宫去抢雨降至周边地区。人们还在山顶四周发现过屋瓦和炊具、餐具的碎片。20世纪90年代,据说还有人在山顶挖掘出几只完好的大碗。

韩家寨与东山印活象两面由东风吹拂的大旗,两旗之间,天生两座笔架山。先人又在靠近东山印的武举山修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似一支倒立的巨笔直指蓝天。

在“葫芦”的窄细处,即合理村与石山湾村接界的金水河东、西两岸,有两座石山。河西的狮子山怪石嶙峋的“狮子”头上,人们修筑了一座石龙庙,庙内雷公殿门上有名家所书“江上清风”额扁。在高翘的狮尾上,修了一座文昌阁。与这鬃毛张扬、尾巴竖起、蹲伏欲扑的狮子隔河对峙、不过百把米的象形山,活似一只伸鼻入河吸水的大象,金水河从狮、象嘴前奔流而过,直冲不远处极壁耸立的东山印,河水从东山印山麓急转绕山而过,初来乍到的人不知河水去向,这就是闻名遐尔的“狮象把水口,金板铲龙门”的美景。

接连韩家寨有一座横亘西边的将军山,站在韩家寨顶峰看这座山,很象一位侧卧的巨人,特别是靠近此山的那座靴子山,与现在的长筒雨靴一模一样,那是这位巨人伸向小溪边的一条脚。

与金枧银槽相距一公里的庙坳上,有一座山顶呈正方形的小山包,酷似一方大印。

金枧银槽这位战罢酣睡的大帅,前面摆着一方大帅印,印前的雄狮、巨象,飘动的帅旗,整齐的笔架,擎天的巨笔,侧卧的护卫将军,组成了一座元帅大本营,大自然竟有如此神奇的造化。

在现在的金潭村四十里河边、合理村的朱泥坝和石山湾村的茅铺街各有一座纯石料的大型碑坊。特别是石山村的那座纯青石碑坊,传说是从距地20多公里外的六都寨一带靠人力运来的青石料砌成,那栩栩如生的花、鸟、人、兽石刻让人叹为观止。

 

                 魏家塅风光诗四首

(清·魏澧南)

酒余潇洒倚花栏,        醉眼频开仔细看。

五色祥云横石壁,        三更朗月照金潭。

形排笔架呈青障,        髻旋书螺拥翠峦。

尤爱文昌高建阁,        千秋胜迹壮奇观。

东山远望豁双瞳,        翘首登临兴倍雄。

象嘴龙溪看秀丽,        银槽金枧认玲珑。

塘裁荷叶摇风绿,        观峙桃都带雨红。

遥指酒帘樟树店,        沽来一醉夕阳中。

山川拱秀似呈图,        对影闲吟任捻须。

花坞香飘频醉蝶,        沙洲夜静乱栖凫。

云封韩寨千重帐,        日照潭湾一颗珠。

更上石龙凭眺望,        好携佳客笑提壶。

麻绩桥边听水淙,        偶然扶杖寄游踪。

冲闻道士千声罄,        阁送观音半夜钟。

雨润朱泥歌滑滑,        树标青叶色重重。

归来得意情怀远,        笑倚层楼望碧峰。

 

 

魏家塅二十四景简介

 

一、石壁山

象形山靠公路边有一堵百多平方米的石壁,日近西山,斜阳反射,石壁金光闪闪。

二、金潭

金潭是狮子山麓金水河中的一个清沏见底、深二、三丈的水潭。传说潭内有一金盆常于月朗星稀的夜晚与从狮子山的嶙峋石缝中飞下水潭的一只金鸭嬉戏,人一走近就潜入水底。再加上魏家塅地下遍地黄金而取名金潭。

三、笔架山

田螺山南面青峦中,有三座山峰并立,形同笔架。

四、田螺山

魏家塅南面山峦中有一座形似蜗牛的小山包,金水河从山包脚下出口入魏源湖。

五、文昌阁

狮子山高翘的狮尾上,有三层的文昌阁,砖石结构,有楼梯到第三层,内祀有木雕文昌菩萨神像。民谣说:“雷打文昌阁,一定有官作”,据说,真被雷击过几次,雷击后魏姓有人升了官,就会自动出资整修。

六、东山印

田螺山东面,横天高耸出一座似飘动旌旗的山,名东山印,也即“金板铲龙门”的金板。

七、象嘴山

此山位于金潭东面,与狮子山相对,位于葫芦形盆地的劲部,形同蹲伏大象伸鼻入河汲水。传说每逢天旱年成象嘴里流出一些“锈水”,人们说那是大象干渴时流出的涎水。

八、龙溪冲

位于金潭村西山脚下,冲深一华里多,冲内梯田层层,一小溪蜿然曲折,似龙游行,两岸依地势建有数十座民房。传说魏源的祖父孝立公曾在此建有一座“万谷仓”。

九、金 

位于魏家塅东北面,属学堂湾村的一片小丘陵,形似一赤身仰卧的男人。头部边有一黄土山包的红色是巨人脱下的头盔。故雅名“金枧”。

十、银 

仰卧在男巨人左侧的女巨人,女性体征十分明显,她的下身处葬有一坟,坟前竖有一对石桅子。雅名“银槽”。

传说,金枧银槽是供魏姓人财两照的风水宝地。

十一、荷味塘

位于金潭村,在二十世纪“全国联坛十老”之一的魏寅先生的屋前。以花岗石为坎的圆形大塘中,栽有莲藕。花开季节,荷香四溢,令人留连。

十三、樟树店

樟树店在合理村长田里村民组的小巷深处。店为茅草土屋,位有一无儿无女的阳姓夫妇,以卖酒为生,以价廉酒好著名。屋后小山岗上劲松林立,夏秋季节林中棲息的几百只“鹅花波”鸟,每到傍晚,众鸟归巢,盘旋山顶嬉戏鸣叫,人鸟其乐融融。

十四、花坞冲

位于金潭村西山麓。入口处仅一小路可通,入则豁然开朗,小凹地中有一大院落,据说院中一大户人家栽有很多名花供人欣赏,故名。

十五、沙洲上

沙洲上为魏源故居的所在地,位于金潭中央、金水河东岸,这里地势开阔,风景秀丽。抗日战争时,这里曾建造临时军用机场。房屋是典型旧式四合院位于金水河畔。

十六、韩家寨

韩家寨高耸于魏家塅西南端,形似一面迎着东风飘扬的大旗。与东山印横天并立。传说明代曾有一位韩元帅在此安营结寨。山顶有一座用石头砌成的简陋“寨主公公”小庙。至今还依稀可见当时安营扎寨的痕迹。20世纪90年代末期传说有人在山顶挖出过几只大土瓷碗。

十七、潭湾里

潭湾里位于金水河上游西岸,这里河中有一深水潭。传说月里嫦娥曾下凡来此潭沐浴。离潭不远处曾有过一所小学,校址现已荡然无存。

十九、麻绩桥

位于金水河上的麻绩桥原系木质桥。相传是由一位魏姓祖婆婆日夜绩麻出卖长期积蓄出资兴建的。此桥多次被洪水冲毁。现已由群众集资修建了一条水泥结构大桥。

二十、道士冲

位于今学堂湾金枧银槽前。

二十一、观音阁

位于学堂湾庙坳上下、万一公祠往北约百米处,实为一茶亭。

二十二、朱泥坝

位于合理村中心,传说此地原是金水河流经这里。人们建房时挖出的大木桩和河沙可贵证明。大有“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沧桑变迁之感。现在这里是合理村经济文化中心。

二十三、青叶树下

位于合理村北边的田垅中,为茔葬的风水宝地,是魏家塅田垅中“九龟入海”的九块小凸地中的一“龟”。凸地有一座用几十块六边形花岗石砌成龟背样的坟堆。农田基本建设中,曾在未多深的地下挖出完美如初的一具棺材,棺里的那具尸体也没腐烂,装殓物为新。

二十四、武举峰

田螺山与东山印之间的山顶有一座砖石结构的七层宝塔。阴雨天,云雾缭绕塔顶,运望朦胧可见,宛为电视画面中的天堂宫阙。据说是清代重臣魏午庄出资修建。

 

五.物产资源

    

 魏家塅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物产资源相当丰富。各种名优特产品牌声名鹊起:龙牙百合、虎爪生姜、宝庆辣椒、红皮大蒜、畅销国内,驰名海外。新开发的“银花养生茶”、“白马毛尖”、“桃花椒酱”、“金土地酒”、“庐公液”、“红心地瓜干”、“野山泡椒”等农产品在亚太博览会、湖南农博会、农产品世博会上分别获特奖、金奖、银奖。这里是中国金银花之乡、三辣之乡。

   值得一提的是,魏家塅所在的县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继湖北恩施、陕西紫阳之后的第三大富硒区。硒被称为“人体卫士”,“肝脏的保护神”。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15种每日膳食必须营养之一。据有关科学家对魏家塅地域高龄人口的考察,认为这是食品含硒高有原因之一。
    
魏家塅所在的县文化底蕴深厚,群星璀灿。这里有滩头的民间年画、七江的“炭花”绝品、岩口的竹编技艺、罗洪的陶瓷艺术、桃洪镇的园林艺术、小沙江的瑶族挑花……成为祖国文化长廊中朵朵盛开的奇葩。

   魏家交通发达,不仅塅内有环绕公路通各村组,而且是隆回北面旅游的枢纽,南有水路魏源湖通六都寨,东有公路通望云山、高坪,北有公路通打鸟坳、白马山宝莲寺、月台温泉、高洲温泉、隆回金矿、谭人凤故居、小沙江瑶族风情区等景点。魏家塅所在的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上瑞高速公路、三二O国道、1806线、1865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通讯设施发达,境内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图文传真覆盖全县城乡,直通国内海外。水电供应充足,境内自办电站15个,并有国家华中、西南大电网供电;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魏仁安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来  自】:本站原创
  【阅读数】:1268
  【录  入】:wra  
 

发表评论】【发表文章】【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游客『魏心育』于2005-11-5 17:47:52发表评论:
  • 评分:3分
        五百年前你我是一家。在我的家谱中就有你家的祖先。我的祖先就是从江西迁到湖南再到湖北最后落根四川的。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
     
     

    最亲发表文章

     

       
    关于我们 赞助事宜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诚邀加盟 站点管理

    主办:世界魏氏宗亲总会    承办:世界魏氏宗亲总会中国湖南联络处 制作:湖南隆回魏氏22世  魏仁安 友情支持:中国隆回网站

    联系方法:电话: 0739--8233370 13807393923 传真:0739--8232140 Email:wra666@sohu.com QQ:42123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