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鹿会刊 网上投稿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站内搜索  
  魏氏宗祠 ->正文:臺灣豐原葫蘆墩魏氏祖祠光裕堂沿革        ★★★

 
 

 

臺灣豐原葫蘆墩魏氏祖祠光裕堂沿革 

【 作者:魏 定 魏炳煌  更新时间:2004-8-28 】

 
    夫我唐山祖祠光裕堂自肇基二世祖均銘公、肇祠三世祖邦政公于大明成祖永樂初葉創祠以來,生傳四世祖宗榮、宗顯、宗茂、宗厚四房繁衍至今海內外子孫成千上萬,枝葉茂衍人丁興旺。五世祖至十四世祖更因祖堂地靈人傑,出將入相,文武進士、國學、貢生彼彼皆是,堪稱漳州府內書香門第、豪族善戶也。
     清康熙、乾隆年間國勢強盛開放海禁,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分遷南洋海外開墾經商,尤以臺灣地區地理接近,我魏氏族人遷移甚多,其整房全族移居臺灣中部人數更為南靖縣之冠,大清初葉渡台先祖十三世文兆公、秀明公
、十四世奕明公、十五世懷新公、光恩公、阿掛公、懷青公、十六世俊恒公等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務農經商
、克勤克儉,辛勤數載,累積盈穫乃不忘木本水源、敬宗愛祖之初衷,年年祭祖春祀秋嘗,或派專人返歸梓里或郵寄銀兩交福建安溪魏氏茶行轉供堂上敬備牲禮以表孝心,以示不忘反哺養育敦親睦族之情。
     清嘉慶年間台海兩岸往來密切,遷移來台族親日多,依故鄉習俗均於每歲陰歷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集合欲渡台宗親攜帶父母遺骸於祖祠焚香祭拜祖先,族親設宴送行,渡台族人於午後肩挑行李徒步至船場,轉搭小竹排出西江至漳州府夜宿我魏氏行館魏必大堂,數日後待船期轉九龍江龍海出海或路行廈門,搭帆船過澎湖黑水溝於鹿港渡台,故吾祖渡台因兩地地理緯度相近又氣候宜人土地肥沃,先行宗親均群居於臺灣中部,以致日後宗族均枝葉繁茂於台中彰化一帶,尤以豐原葫蘆墩及員林、田中、二水、社頭更為興盛。
     清道光年間眾宗親有感來台族人日以計多,每每派人返唐祭祀路途遙遠,途中經常猛獸土匪猖狂出沒,危害生命財產時有所聞,故于清道光十八年首由遜士公派下第十五世懷新公號召苗栗以南西螺以北族親倡議成立油香季,由宗親共同鳩金佛銀四百餘圓,以做台海兩地光裕堂顯考妣祭祀基金,其中三百餘佛銀由俊恒公攜回唐山梅林北龍光裕堂祖祠,購買祭田廿一石以為日後春祀秋嘗開銷有所著落,並勒石作為紀念。餘款佛銀一百銀元分成兩份由懷新公與和月公〔奕明公〕交妥當人放利生息以作日後臺灣成立祭祀公業基金準備。
     清中葉我族人於臺灣中部士農工商各守本分努力經營,尤以物產豐富氣候溫和之葫蘆墩地區更為我族群居之地,旅居台省各地宗親及唐山新遷族人亦集中豐原地區,故古來向有〔葫蘆裝姓魏〕之美譽!清道光十八年歲次己巳年遂由懷新公倡議成立魏油香季之組織,藉以鳩金及集合眾宗親力量,辦理敬宗愛祖春祀秋嘗之事務,近而能照顧貧苦宗親發揮慎終追遠、緬懷祖德、敦親睦族、團結宗誼之目的!
     清末國事虛弱列強欺凌,甲午之戰割讓臺灣,頓時令臺灣親人有如喪考妣之慟,即此台海兩岸天涯二隔不易往來,本公業幸經十六世就旺公、十七世朝錦公苦心經營,年有收入積利盈豐,年年亦不忘匯款轉唐山祖祠元宵
、冬至祭祖之用。時至民國初年本公業由十八世祖孔球公榮任管理人,孔球公為人敦厚做事正直,勤儉刻苦創業有成堪為宗族表率,遂和族老倡議於臺灣中部葫蘆墩興建光裕堂祠堂,以免年年返堂車船顛簸之苦,並得眾宗親熱烈響應捐款集資數十萬元,派人返回唐山依梅林貝龍祖祠實際尺寸丈量,返台後依實際型式尺寸材質顏色,延聘勘輿名師於葫蘆墩栗林村烏牛欄擇一吉地,興建富麗堂皇美輪美奐光裕祖祠。民國十七年歲次庚辰祖祠竣工舉行落成合龕進祀大典,各房子孫各地宗親及地方名流鄉紳均前來祭拜與道賀,連戲三天熱鬧非常,天人同悅內外歡慶。隔年民國十八年歲次己巳,眾宗親有感諾大祠堂僅供奉肇基及肇祠顯考妣太過孤單,建議增祀各房祖先牌位以求香火鼎盛以庇財丁興旺,而各房先祖十四世以上先祖無條件奉祀進堂,十五世以下祖先顯考妣一只公媽酌收五元進祀費用,以供祠堂各項開銷費用,共置七大牌位祖先數百餘名紛紛由其子孫前來辦理進祀。祠堂因而基金充裕加上經營得體獲利良多,公業恰購祭祀水田三甲餘地分別於烏牛欄段、田心段、栗林段、大埔厝段一帶,年節祭拜牲禮豐盛子孫滿堂,祠堂附近亦以祭拜〔冬至公〕演為地方節慶,每屆冬至日栗林、三張地區香火裊裊炮聲連天,熱鬧異常美不勝收,而豐原光裕堂即成為臺灣最富麗堂皇、人丁興旺之魏氏祖祠。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舉行派下員大會改選管理人,又因時事影響將原油香季公業一分為二,定名為魏油香祀祭祀公業及魏香油祀祭祀公業二者,並選任第十九氏魏標鸞公為管理人、第十八世魏庭燎公為副管理,派下員數百人共同組成二者祭祀公業,向當時日據政府登記〔登記時魏標鸞及魏庭燎同登記為管理人〕,子孫年節返
堂祭拜日益增多,而祭田分租六位佃農耕種藉以酌收佃租金以供祭祀費用。
    臺灣光復以後台海兩岸得以往來,本祠堂曾接待首任臺灣省主席魏道明宗親風光一時。唐山祖祠亦派十八世旺基公首次來台探望,臺灣旋即轉寄是年祭拜費用,雖經滄海桑田星移斗轉乃不改孝思之道熱烈接待,然不久大陸又逢烽火征戰,民國三十九年後兩岸又失連繫,國民政府遷台後實施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及三七五減租政策,使得原本收入不多的公業頓失經濟來源,子孫又因遷徙他鄉連繫不易更行門庭冷落,以致公業一落千丈入不付出,原管理人因年歲已大紛紛凋零,公業更成頹廢子孫四散令人痛惜。幸賴原管理人後裔魏定代為管理,公業產業免被不肖併吞。時至民國六十年間,臺灣因經濟起飛土地經濟價值盤高,宗親有志之士登高一呼,以期重興本祭祀公業,歷經十餘年努力排除萬難,終於于民國七十一年歲次壬戌,因法令規章變更得以重整派下員名冊,改選新管理人第十八世金火公重新掌理公業,並增設六十位熱心族長組成族長會議,代表派下員協助管理人處理公業事務。由於本公業章程訂定得宜,執行者大公無私,促使本公業會務蒸蒸日上,各地派下員及子孫重新聚集,群策群力、相輔相成,本公業又展現出原有欣欣向榮鴻圖大展之風貌。民國七十七年台海兩端政策放寬雙方再得以往來,管理人魏定遂率團十位族長初謁唐山梅林祖祠,受到唐山全縣宗親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夾道歡迎,之後廿世裔孫世界魏氏宗親總會秘書長炳煌君再率數團返梓謁祖認親,充分發揮慎終追遠緬懷祖德之承傳。民國八十年改選新任管理人十九世鎮平公,改革經營理念推陳佈新,本公業之派下員增加至六百餘人,更成立敬老基金及派下員子女獎學金辦法,服務熱心及特殊功勳獎勵辦法,本公業更為地方政府認定為臺灣祭祀公業之典範。
    民國八十三年歲次逢甲戌,本公業舉行渡台及創業一五五週年紀念大會及派下員大會,除本公業各房子孫二百餘人返堂拜祖外,世界魏氏宗親總會及各地宗親會均派員觀禮道賀,紛贈〔光前裕後〕、〔雁行同光〕賀匾賀禮熱鬧異常圓滿成功。
    歷史是人群演進之龜鑑,族譜是為宗族發展之文獻。本公業自先祖渡台至今一百六十年,歷經艱難建立基業仰瞻祖澤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今特撰本公業淵源史略以啟後裔賢能,應秉心聖賢心一腔仁義,事宇宙事萬古綱常之祖訓,望後裔子孫能國為忠臣家為孝子,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光前裕後、永世其昌,是為所盼!

                                            臺灣豐原葫蘆墩光裕堂第廿世裔孫 魏 定  魏炳煌  謹撰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歲次庚辰仲秋丁酉重陽日          
  【来  自】:本站原创
  【阅读数】:1258
  【录  入】:wra  
 

发表评论】【发表文章】【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最亲发表文章

 

   
关于我们 赞助事宜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诚邀加盟 站点管理

主办:世界魏氏宗亲总会    承办:世界魏氏宗亲总会中国湖南联络处 制作:湖南隆回魏氏22世  魏仁安 友情支持:中国隆回网站

联系方法:电话: 0739--8233370 13807393923 传真:0739--8232140 Email:[email protected] QQ:42123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