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鹿会刊 网上投稿

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站内搜索  
  魏氏宗祠 ->正文:福建省南靖縣梅林鄉北龍光裕堂祖祠古今概況        ★★★

 
 

 

福建省南靖縣梅林鄉北龍光裕堂祖祠古今概況 

【 作者:魏仲山  更新时间:2004-8-28 】


    我唐山祖祠光裕堂位在南靖縣西北邊陲,山巍嶺峻梅林之北,西枕碧岩峰群起頂,山垂蜿蜓起伏如龍,橫落村莊故有北龍之稱而得名,命名為北龍村。
    五百多年元季時前,原是唐、石、官姓氏佔據之光,開闢的天地水利充足、土地肥沃、栽種粧稼,收穫豐厚果實,耕耘築厝生涯逐漸好過,更造堂皇雅觀之厝舍,時稱富豪村莊。詎知屋後龍脈被人謀葬之後,引起敗兆開端,人事不佳逐漸站不住腳跟,紛走他鄉別處,丟下房舍崩塌無遺,田園荒蕪但魚蝦尤多。
    吾祖進興公元季時由永定古竹遷來牧畜母鴨,獲得豐富飼料養得快大又易生蛋,隨生涯之好過奠定肇基事業在此,娶妻傳生繁延子孫,二世祖均祥公、均信公遷居下坡落戶生根,均惠公遷往下角洋尾居住,均銘公繼承父志德配石氏無育,復娶黃氏〔即今雙坑學堂背墳墓〕,生一子三世邦政公,傳至四世宗榮、顯、茂、厚公,初在楓樹墩〔即今之竹圓圩〕,築棚棲居,終於建立光裕祖堂。二世祖均祥公生一子名伍,均祥公早亡,妻矇古竹旱寨李家,隨母撫育五六歲時,均信公夫婦無育無裔,在端午節日循俗盛辦豐宴,席間均信公感覺無裔至悶,伊妻勸曰:『不』,乃伍在古竹撫育,待後攜回,雖侄如子呼?夫即急往背回,延至是晚過節,至今仍是慣例,公執掌宗祀,傳至四世福祿、福德〔後改欽德〕、福蔭、福養公,昆仲盛旺,在本官田洋尾田坎下,建立兩座祠堂,左一座係福緣公,後稱大伯公,右邊一座係欽德公肇祠祖堂,名曰坎下祠,今稱鉅鹿堂。兩脈蕃衍昌盛,當時封建時代偏重地理,限官田洋一帶不准築屋。則吾均銘公傳下亦復不少人,宗茂公支脈搬往深渡溪柄山下一帶居住,浴沂公遷往溪柄四角樓居住,浴湖支脈遷往下角土城一帶居住,浴瀾公、浴溪公兩房欲建住場,在受限制下無由展圖,只好在左邊溪唇一帶手建積善樓〔即今圓寨〕、舊稱老土城,繼及河皮港,積德樓〔新土城〕、泰瓏樓、文德樓、〔稱下土城〕、再次發展松竹樓〔原是大湖洋寨〕,用松樹縱橫疊架,面上層砌石料預防陷落,俗稱石砌樓、正南樓、總歸寨、擴展到虎跳橋下之臨淵閣溪岸一帶,層山建築平房,井井有序不紋亂,每入夜間燈火輝煌,有似小香港榮稱。更在長潭建築泰和樓。時適乾隆年代,實有兩千多人,富豪並稱,發展有一日三墟〔即上圩、下圩、竹圓墟〕資源充足,百貨俱全生意興隆、遐邇聞名遠近奔臨。曾傳有一次打獵隊到此,故意問曰:有狗草鞋麼?店員靈活應曰:下墟有〔五日一圩制〕果有,名副其實富裕之鄉,同時也有人傳說借傘有、借斗笠無的美譽,具係當時富裕村貌之景象!逾後有向海外發展萌芽,往呂宋、台灣謀生轟動,落戶于斯,據稱台灣有三仟多人之興旺,人在異地心實思鄉,雖歷滄桑然懷念祖籍不忘,近些年間政策開放,頻頻不斷返鄉跟祖認親之愛心,更表現無遺!
    時至太平天國之時,首領洪秀全派遣康王進駐漳城,失敗竄入南靖縣轄屬之金、龍二山,軍經船場入三團區區域大肆擾亂,尤吾北龍蹧蹋最甚,施行搶、燒、殺三光無人道政策,百姓被迫拖男帶女逃往遠山深谷,遭其無辜殺害黎民奇多,不死者受霉雨幔侵,飢寒交迫面黃皮瘦,慘何可言!髮匪盤據一個多月,所遺牲畜糧食盡被吃光,屋料拆毀燒光殆盡,祖祠棟樑受折,後被大軍驅追,由平和盧溪至雲霄巫頭山全軍覆滅殆盡。我族逃往不死者歸後,只見野草叢生無屋棲居、無衣保暖無米可炊,父不見子子不見父,百般俱無嚎哭遍聞,其慘狀不言可之。令人目睹心傷之嘆憐!自古有道,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在此時應有其驗,鼠疫盛行死亡者眾,哀哉!甚有左家哭父母,右舍慟妻兒,夫為人生最慘莫如此時也。導致北龍區域從此之後,財丁遽減有難復興,迨至民國時代一落千丈,爭扎不起,兼具人心不古大房吃小房,持強欺弱諸情俱有,尤其山高皇帝遠散匪四起,吾儕處居最偏僻角落村莊,兵禍賊竊無所不至,民不聊生勢難避免,涉及深渡、溪柄、長潭等處,先後陸續遷回北龍人煙稠密共起,免受嚴重損失與災害。
    據民國三十五年〔公元一九四六年〕祖祠倒堂重建時統計,北龍光裕堂派下人口,僅有一百七十五人〔不包括台灣海外〕,迄今增至五百餘人,增加三分之二的人口,盛衰對比相差幾何!
    自大陸解放四十多年以來,貝龍和下角新建的房屋,約有一百多座,多半是現代化鋼筋水泥構成的,加上舖磁磚裝飾雅觀可愛。原舊之泰瓏樓、歸總寨、臨淵閣、正南樓倒塌變成坵荒種植,積德樓、文德樓、松竹樓雖未崩塌,然空空無人居住,都移至牛欄坑、淮下角、官田洋一帶新建層棚房舍,車路兩旁碾米廠、商店林立,屋後山開墾種菜、種茶綠化園地,年間收益不菲,公路支線直通各戶門口,電燈電光每至夜間閃耀輝煌如同白日,人民生活比清末、民國年代過得好多,個別小戶能有小康樂趣!龍井左側遠有梅林一級水電站,電力除供應全梅林鄉各村外,還供應長塔煤礦場有餘,虎跳橋下建立一座天龍宮,安奉媽祖娘娘神位,神靈顯赫,受澳門、台灣、泰國暨本鄉異里各界人士集敬,獻款獻物許願還願,香火裊裊之熱誠。現車路直通道溪柄,可解肩擔之方便,近兩年來溪柄至深渡之間,建設國家級大型水電站,正積極施工之,相信不久將會有更好美景。
    本人文化水平低落學識淺薄、記憶力差描寫內容或有魯魚亥豕、馮京馬涼必多,尚請賢達閱者多予諒解指正是幸!

      魏氏祖祠光裕堂祉千公派下第十九世裔孫魏仲山
                     撰於 唐山祖祠
  【来  自】:本站原创
  【阅读数】:832
  【录  入】:wra  
 

发表评论】【发表文章】【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游客『河北廊坊魏平』于2007-3-1 16:33:25发表评论:
  • 评分:3分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好过了,渴望与失散的族亲联系,我想借本家建的平台,联系老家是安次县左奕村的台湾族亲,宝字辈的后人,望能团聚,了却先人夙愿.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
     
     

    最亲发表文章

     

       
    关于我们 赞助事宜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诚邀加盟 站点管理

    主办:世界魏氏宗亲总会    承办:世界魏氏宗亲总会中国湖南联络处 制作:湖南隆回魏氏22世  魏仁安 友情支持:中国隆回网站

    联系方法:电话: 0739--8233370 13807393923 传真:0739--8232140 Email:[email protected] QQ:42123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