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学者,与好友龚自珍齐名,时人并称「龚魏」他们对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产生深 远的影响,戊戌维新运动主要人物梁启超曾给予很高评价「自珍,源皆好经济谈,而最主意边事」 「敌後之治文学者, 喜以经术作政论,则龚魏之遗风」 「数新思想之萌蘖,其因 缘故不得不远溯龚源。」 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晚年因信佛,自称「菩萨戒弟子魏承贯」,清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廿四日二七九四年四月廿三日)魏源生於湖南郡阳金漳乡(今属隆回县金潭乡),魏源幼年时,家道中落,家庭生活困难。 魏源七、八岁时人私垫学习,读书认真刻苦,常通宵达旦仍不释卷。嘉庆十九年二八一四)春,魏源随父亲魏邦鲁入京,在北京三年,他一方面以教育为生,一方面勤奋治学。一八二五年,是魏源文章经世的重要年代。这一年,他编 篡穴皇经世文编移,承前人的遗规,而又有创新。这部书问世後,影响很大。 道光二十年,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年代。中国以独立 的封建社会开始论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一年,也是魏源思想变化发展的重要年代。 鸦片战争爆发後,正在江苏治理徒阳河的魏源,赶赴浙江宁波前线,在钦差大臣伊里布军中参加审讯俘虏的英国军官安突德·从他的口供中,魏源对英国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後来,他又旁采其它资料,撰成穴英吉利小记锣一文。由於清政府的腐败,军备废弛,六月,浙江定海被英军攻占。接著,英国船队继续北上,来到天津大沽口外。清政府的一 些官员惊慌失措,并对前年以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的 林则徐散布流言蜚语,中伤攻击。道光皇帝态度也发生动摇,把战争的责任加到林则徐身上,将他革职,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议抚。魏源听到消息後,作穴寰海锣诗十一 首,以表达他气愤的心情。道光二十一年二八四二,魏 源又应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的裕谦邀请,到浙江镇海入其幕 府,帮助筹办浙江防务。在那里只呆了几个月,便辞归扬州。他在归途舟中写了几首诗,其中一首说:「到此便筹归, 应知与愿远。狼烟横岛崤,鬼大接旌旗。猾虏云翻覆,骄兵 气指挥。战和谁定算,回首钓鱼矶。」魏源到定海不久便匆 匆辞归,原因虽不详,但从这首诗中也可透露出一点消息。 他亲身经历了抵抗英国侵战事的线,对敌我形势、清政府政 治、军事的腐败,有更深的感受。 魏源回归扬州後,正在镇海军中协办防务的林则徐,又一次受到道光帝的处分,以重遣戌新疆伊犁。道光二十一年六月,魏源在江西镇江和他相会,两位意气相投的挚友在长 江岸见面後,「万感苍茫日,相逢一语无!」当天晚上,两人对榻畅叙情怀,「聚散凭今夕,欢愁并一身」,林则徐将在广州抗英时清人翻降的穴四洲志移、穴澳门月报锣、粤东奏稿,及有关西方枪炮,地理图样等交给魏源,嘱他编撰穴 海国图志锣。 不幸的消息接二连三向魏源传来,在送别林则徐不久, 他崇敬的前辈李兆洛逝世,他撰写久武进李申耆先传锣中,对李兆洛的治学很称赞:「疏通知远,不囿小近,不趋声气」「近代通儒,一人而已。」九月,魏源结识了廿七年,志 同道合的交龚珍又辞世而去,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悲伤和惆 怅。过了二年,他按照和龚珍生前约定的谁後死谁为编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