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草庐(下称草庐),其原址位於福州东门塔仔里,已於一九九三年被开发商拆建商品房。草庐系福州清代文化名人魏杰修建於一八五四—一八五八年闾,是福州重要文化遗产,是「魏杰正史文化和旅游文 化」的发祥地,有厚重的文物及旅游经济价值。关於魏杰其人及其文化,省市各界已有诸多论证与传扬,而关於草庐却鲜为人知。 魏杰,福州东郊菜园口人,字从岩,号拙夫、鹤山樵者。生於清嘉庆元年二七九六年),卒於光绪二年二八七年),是当时名重闽郡的名流雅士。魏杰一生好学多才,在读词书画方面深有造诣,作品颇丰。至今已发现的遗著有穴逸园诗钞移、余鼓山吟草移、久九峰志锣、穴逸园诗钞後集移四部。魏杰一生锺情山水,悠游林泉,吟诵题刻,塑佛修庙,闽郡胜地留下不少遗迹。已知由他兴建或修缮的庙宇主要有:福州东禅寺、金鸡山地藏寺、北峰九峰寺等。他开拓鼓山十八洞景区,留有题刻摩崖三十三段。魏杰一生倾囊公益,扶贫济困,尤其致力教育,敦化风俗。他对草庐的吟哦写意之章中大多充盈著人生哲理思想。从清末至民初数十年间,草庐中的静修书在福州东门一带开堂授徒,泽被桑梓,领风气之先,名噪一时。 由於魏杰在福州地方历史上的影响,也由於魏杰後人百余年闾已遍布台港与海外,改革开放以来魏杰和魏杰文化研究也在福州兴起,经学者呼吁,魏杰文化终於得到光大,魏杰被省市以及台湾学界和传媒誉为「福州历史文化名人」。 一九九三年,魏杰故居迁址金鸡山重建,二00二年四月开工,当看十月建成。二OO三年五月,福州市政府投资三百万,深度开发建设魏杰当年开发的鼓山十八景。魏杰文化一时盛传於省城。 草庐是福州清代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对於福州古建筑和 魏杰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与文物价值。它背靠 金鸡山,左环康山麓,右绕晋安水。四外山水迤洒,周边田 畴相连。其建筑风格灵巧精良具苏州园林之秀,设计意境儒 雅清隽,极富传统文化韵味,是福州古建筑之佳作。草庐门首立一座文星塔。主体面积五百平方米,分祖厅、寿泉精舍静修书屋、泉石居四区馆室庭院。轩榭花石布局有致,疏密错落,栘步换景,独具匠心。祖厅是魏氏子孙祭祖处,寿 泉精舍是主人读书写作之处,静修书屋是魏门子弟及东门一 带里闾孩童读书之馆,泉石居是闲居自娱之室。祖厅左侧墙 上镶著魏杰石像,泉石居正面镶著魏杰坐像,庭院修竹婆娑绿树掩映,四季花香。 研读魏杰的四部集,可以深寻到他的人生道路和道德理想形成的轨迹。 魏杰生处封建社会末世风雨飘摇的晚清年代,平生集富 绅、名流、儒生、诗人、书家、商务於一身,他的人生理想 、道德文章同样十分丰富。 一、魏杰终生潜心治学,读书不辍,但却淡泊名利,不他被迫掌管盐运没有同流合还扭转为盈,巨利归官:还总结经营理论著久闽盐论移 入举不谋功名。更为可贵的是, 留诸後世。他因没有迎合官吏贪欲,三度被构陷羁押,囚禁 中依然赋诗弈棋。这种【清流」气节,在晚清政治一片污浊中当属“清荷一支一”。 二、魏杰重视教育,力行教化人心敦化风俗的主张。他积极办学,创办东野学堂,秉承「有教无类」的儒家传统,广泛收纳四乡学童,造福里闾乡邻。他崇尚遵行先贤教育思想。特别得强调的是,他对妇女教育的重视与倡导·他说:「冢子为诸子之表,冢妇为诸妇之仪,尤宜自重。」对後代子孙,他反复教诲:「励志诗书易,存心孝悌慈」。他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为根本。他终生不懈致力於修身与齐家的建设。一百五十年来,海内外魏门子孙女媳英才辈出,当不负魏杰之家训。 三、魏杰爱国爱乡,面对国势衰微,外虏入侵,金瓯破 碎,他忧心如焚,梦寐以求能够国富民强重振山河。他痛悼 林则徐:「大德昭昭终有成,忠心耿耿人仰止。…生死有数 贵得时,君之名节双全矣。」鸦片为祸,他苦苦劝戒世人: 「夷狄传来号百草,愚者恋兮智者好。谁知无锋善杀身二烈 ::::… 熬膏脂命虽际o·:人间以为下死药, 药死世人有谁惜?」 四、魏杰富而不吝,时时念想回报社会,终生不疲地力行慈善布施,周济贫困,倾囊公益,捐助佛教,修葺名胜。由於鹤山草庐在魏杰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鹤山草庐和修书屋当属福州清代重要文化遗迹,亦如同魏杰画像、魏杰故居、鼓山十八景魏杰摩崖石刻、省图魏杰诗文集孤本一样,应当即予采取保护和抢救措施。
富了以梭怎么样 王植伦 朋友送我《魏杰诗文》上、下一套,早晚看,心情像秋凉的天气那样的平静、舒缓、丰实和温煦。我想得多,但首先想的是一个人富了以後该怎么样? 魏杰二七九六—一八七六)是晚清时期我们福州东外菜园口的人,农家出身,少只读几年私垫便因家计困难而辍学。他先是「务农圃事田园」,即种田种菜糊口;後来,经营盐商,逐渐发家,走的很像现在一些「农民哥」所走的「弃农经商」或「农商结合」而发财致富的道路。他富了以後自然也添置田地构筑房子,在现今的东门塔头街还可以看到他所兴建半条街的房屋—为市政府列为「福州市代表性古建筑」而加以保护。但是,他富了以後最先想到是却是:夺回「少读十年书,自惭抛业早」的损失,努力提高自己和儿孙 的文化知识水平。他拜名儒为师,刻苦读书,使自己在晚壮之年成为福州的文士、诗人、书画家。现在省立图书馆等处的他的遗作,有久逸园诗抄移四卷、穴逸园诗抄後集锣一卷、穴鼓山吟草移一卷、余九峰志锣四卷和穴玉融魏氏迁省族谱锣一册。在鼓山、北峰九峰寺、金鸡山地藏寺等处山崖上都留有他的摩崖石刻真迹。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他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也得到了升华。他对同时代焚烟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敬仰至深。他闻讯林则徐病逝潮州时,无限感伤。写了穴林少穆宫保锣七言古诗一首,结尾云:「死生有数贵 及时,君之名节双全矣。古来英杰有几人?前後出师垂青史。」给林公以极高的评价。他还崇仰合学始祖朱熹,写诗赞朱熹;「芳心存史策,千古仰精神。」并出资在鼓山兴建水云亭,在亭内朱熹遗像石刻,完好地保留至今。他在自己石刻坐像上刻了座右铭「性比松竹,情同泉石」,从中可以窥见他的道德坚贞之一斑。他的子孙也得期於乃祖,读书成风,代有科名。 魏杰富了以後,捐出很多钱,用於修桥、铺路、浚河、建亭、办义仓等公益事业,以及修复古迹,开辟旅游胜地。他出资重修的东门桂香街义井,当地居民至今仍在使用;鼓山的十八洞景点是他一手开辟并命名的;北峰九峰禅寺经他重修後至今香火鼎盛。我於文革期间下放北峰十年,曾在九峰寺长住,曾亲见他的勒崖诗刻。诗曰:「一十年前到此间,无端樵火毁名山。而今八十颓然老,笑看西天佛又还。一经考证,目前能够肯定由魏杰修建或重建的我市古迹还有: 东禅寺、鼓山桃源洞、喝水岩、桃岩精舍诸胜,以及地藏寺 、北峰左岭广度桥等处。 几天里,我遍览了余魏杰诗文锣,深深感到,物质的富裕,固然能使吃奸住奸穿好行好,即所谓「生活多潇洒一, 但精神的富裕却能让人成为有道德的人,有益於国家、民族、社会的人;一个人富了,如果只停留在物质上的富,那是 很浅薄、低级的,一旦破产成了穷汉,还极可能像塌了骨架 似地瘫下去;如果从物质上的富进而精神上富,则才是真正潇洒的富,如魏杰那样。现在魏杰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子孙有三百多人,据说家家都供奉魏杰的塑像,以魏杰的精神财富为追求和效法的榜样,可见魏杰一生作为影响之深。我们国内正在富起来的人,不是也可以学一学魏杰吗? 福州魏氏先贤魏杰公之诗词,福州文教界人仕汇其遗作编成「魏杰诗文集」两巨册,分赠族裔及爱好诗文者吟赏,本文系学者王植伦先生读後 感怀之作。(编者)
|